Bildung 這個詞只存在於德語中。然而,這個詞在全世界都廣為人知。這個特殊的詞彙被用來描述的不僅僅是例如英文教育這個詞所理解的東西。教育總是意味著一種非常個人化的對世界的占有。這種占有是根據個人的興趣來組織的,並嘗試盡可能多地獲得世界的各個方面。傳統上,教育也與旅行有關。
人們不僅應該學習自己的文化,還應該了解對世界有不同看法的其他人的觀點。很少有國家對教育有如此嚴格的要求。這種教育方式也強化了個人對世界的主觀認同。Wilhelm von Humboldt 等人的名字通常與這種古典教育的精神有關。德國因此受到全世界的推崇。毫無疑問,德國的教育原則也是我們熱愛德國的一個非常特殊的理由。世界上許多學校也將此原則寫入學校課程中。來自其他國家的教師參觀德國學校的情況屢見不鮮。他們觀察教育是如何實施的。
然而,學校只是獲得教育的一種形式。還有許多其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在文化領域。德國以其良好的文化政策,支持教育計畫和研討會,進而強化受教育的權利。在德國和國際上,人們現在都承認教育是一種人權。有些國家只透過上學的機會來賦予這種受教育的人權。其他國家,例如德國,則將宏大的概念與人權連結在一起。
無論如何,我們應該為這些概念感到驕傲,即使現實並不總是符合理論的承諾。關於教育的最佳實現方式,總是存在爭議。除了標準的學校體系外,德國也有一連串的學校改革計畫。在這些計劃中,學校致力於為兒童提供更大的自由,讓他們能夠獨立地獲取知識和接受個人教育。
教育這個詞,以其宏大的願景,在未來的許多世紀裡,一定會持續刺激人們的思維,並引發關於個人獲取文化的最佳支援的討論。這也許是件好事。畢竟,討論總會引發創新,使教育過程與時俱進。學校所學的科目已經改變,而學習本身也不斷以全新的形式出現。
順便一提,許多特別好的學校體系的想法都來自德國。例如,芬蘭在 PISA(一項學校表現調查)中表現特別優異。政客們在前東德的學校體系中找到了芬蘭學校體系的模式。德國的這一部分也為現在提供了重要的靈感和動力。在芬蘭的綜合學校,學生們非常獨立地學習,並自行制定時間表。在芬蘭,學生們非常獨立地學習,並在綜合學校裡制定自己的時間表。在這裡,學生們非常重視有意義的自我評估,也非常重視個人的動機和興趣。